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12/4/20 11:39:00访问量:(0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区(县)、街道(乡镇)的民政、团委、妇联、残联、工会、教育、人口计生、司法、信访等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学校、社区、企业以及NGO组织的社会工作管理岗位和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具有“爱心助人、公义务实、助人自助”专业理念和诚信敬业精神,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

2.1 职业面向

核心就业岗位

就业范围

核心工作任务

社区工作者 进入社区工作站,成为专职社区工作者。 从事动员社区资源、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工作。
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 青少年活动中心、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社会福利院、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岗位 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民间组织工作者 基金会,NGO 社会调研,根据机构项目策划活动,管理相关项目,培训志愿者等。
其他机构社会工作者 学校,医院等 学校社工:在大中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医院社工: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企业员工 管理工作,员工培训工作 保护职工权益、缓解职工压力,提升员工能力。

2.2 职业能力要求

核心就业岗位

核心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

社区工作者

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关怀社区弱势群体。 1.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平民意识;

 

2. 具有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的能力,特别是与特殊群体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3. 吃苦耐劳,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及社区居民情况;

4. 能条理清晰地进行档案管理;

5. 熟悉各种社会政策。

协助居民开展社区活动,共建社区文化 1. 具有管理、组织策划的能力;

 

2. 具有社会倡导的能力;

3. 具有创新能力;

4. 具有反思能力;

5. 具有整合资源和合作能力。

沟通和联系,上传下达 1. 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2. 组织能力,运用组织动员手段来协助居民认识社区的整体需要和目标,通过计划方案和专门机构协调、整合社区成员、团体或机构,挖掘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满足社区需要、实现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革。

开展政策和业务学习 1. 熟悉各种社会政策;

 

2.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

发现案主问题 1. 熟悉个案工作知识和实务技巧;

 

2. 熟悉小组工作只是和实务技巧,能够开展小组活动;

3. 能条理清晰地进行案主资料管理;

4. 社会调查能力;

5. 撰写个案研究。

接待、联系和宣传工作 1. 积极主动的意识;

 

2. 良好的沟通能力;

3. 熟悉各种社会政策。

在机构内开展活动 1. 具有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的能力;

 

2. 能够针对案主情况组织、策划各种活动;

3. 具有诊断、制定计划、提供服务的能力。

管理工作 1. 熟悉机构盘点工作;

 

3. 熟悉一定的财务知识;

2. 能够协助机构负责人做好管理工作。

民间社工机构工作人员

项目组织和管理 1. 具有筹款等争取资源的能力;

 

2. 能够为组织策划项目,联络资源;

3. 能够管理和监督项目进展;

4. 具有社会调研能力;

4. 撰写项目策划书;

5. 具有开展需求评估的能力。

外事活动接待 1. 能熟练进行中英文对话。
培训志愿者 1. 招募和培训志愿者。

其他机构社会工作者

及时发现工作对象存在的问题 1. 熟悉个案工作知识和实务技巧;

 

2. 熟悉小组工作知识和实务技巧,能够开展小组活动;

3. 能条理清晰地进行案主资料管理;

4. 社会调查能力,可以走访学生家庭或患者家庭;

5. 撰写个案研究;

6. 具备基础的医疗知识。

在机构内开展活动 1. 能够针对案主情况组织、策划各种活动;

 

2.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调节医患关系。

企业员工

于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 1. 了解企业文化;

 

2. 熟悉社会福利政策;

3. 具备管理能力;

4. 具备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的能力。

员工培训工作 1. 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3. 课程结构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设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类课程。

3.1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

    本类课程为高职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

3.2专业课(职业能力课程)

    本类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3.2.1专业必修课

    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具体细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

3.2.1.1职业通用能力课程

    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课程。

3.2.1.2 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

    针对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的要求,通过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系列专业实践途径,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课程。

3.2.2专业选修课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是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的拓展和深化。

本专业课程结构表

课程性质与类别

课程

公共课

(基本素质课)

公共

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训,公益劳动。

公共

选修

 

人文素质、新兴与交叉学科、通用技能等方面的课程,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自由选修。

专业课

(职业能力课)

专业

必修

职业通用

能力课

心理学基础,社会学概论,成长小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基础,自我认识与沟通技巧,社会福利与政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

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

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专业

选修

职业拓展

能力课

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服务实用技能,残疾人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NGO组织管理,社会工作坊,实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民法概论,社会工作伦理,社工英语,家政服务,残疾儿童的预防与康复,秘书学实务,社工实务,心理咨询与技术。

4. 毕业条件与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毕业条件:

课程属性

应修学分

学分

必修

公共必修课

29

专业必修课

63

选修

专业选修课

30

公共选修课

4

 

合计

126

必须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序号

证书名称

发证机构

等级

免修免考

对应课程

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

教育部

一级

2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RETCO)

教育部

B

3

通用管理能力(GMP)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中级

4

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四级

5. 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

5.1 核心工作任务分析

序号

核心工作岗位

核心任务描述

职业能力要求

核心课程

1

区(县)、街道(乡镇)的民政、团委、妇联、残联、工会、教育、人口计生、司法、信访等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以及NGO组织的社会工作管理岗位 1.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

 

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

3.民间组织管理;

4.个案工作管理;

5.小组工作管理;

6.社区工作管理;

7.社会工作方法在服务不同人群的运用。

1.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能力;

 

2.个案工作管理能力;

3.小组工作管理能力;

4.社区工作管理能力;

5.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行政;

民间组织管理;

社工实务;

社区建设与管理。

2

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学校、社区、企业以及NGO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岗位 1.接案;

 

2.资料收集与诊断;

3.制定专业服务计划;

4.介入、提供专业服务;

5.评估;

6.结案;

7.社会工作方法在服务不同人群的运用。

 

1.个案工作管理能力;

 

2.小组工作管理能力;

3.社区工作管理能力;

4.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行政;

NGO组织管理;

青少年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

农村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坊。

5.2 核心课程说明

5.2.1 个案工作

课程代码:240036733学分;54学时。

    核心能力目标:

    能理解、掌握个案工作各阶段的相关原理并正确运用。

    核心知识目标:

1)接案与建立关系阶段;(2)资料的收集与判断阶段;(3)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阶段;(4)服务计划的实施阶段;(5)结案与评估阶段。

课程内容:

1)接案的工作内容;接案的技巧;接案的目标;专业关系。(2)掌握收集资料的重点和技巧;案主问题评估的技巧。(3)工作目标确定技巧;工作计划撰写技巧;介入方法选择技巧。(4)个案介入技巧;直接工作技巧;间接工作技巧。(5)掌握结案与评估技巧;结案时案主情绪处理技巧。

5.2.2 小组工作

课程代码:240036933学分;54学时。

核心能力目标:

正确理解小组的结构、过程和发展,并在熟练掌握各个不同实施阶段的原则和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组织小组社会工作的实施。

核心知识目标:

1)小组工作的阶段模式;(2)小组计划书的撰写;(3)小组的沟通与互动;(4)小组的决策与问题解决;(5)小组评估。

课程内容:

1)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发展阶段;(2)掌握小组计划书的撰写要求及内容;(3)掌握引导小组沟通的技巧;(4)掌握小组决策与问题解决在小组发展中的作用;(5)掌握小组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5.2.3 社区工作

课程代码:240037033学分;54学时。

核心能力目标:

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正确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核心知识目标:

1)社区分析技巧;(2)社区组织工作方法与技巧;(3)社区工作关系的建立和问题介入等技巧;(4)社区建设的技巧。

课程内容:

1)掌握社区分析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社区组织工作方法与技巧;(3)掌握社区工作关系的建立和问题介入等方法与技巧;(4)掌握社区建设的方法与技巧。

6. 实践教学设计

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以下方式进行:

6.1理论+实践: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6.2教学做一体化: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设计,且实践部分达到50%以上的课程,在专业实训室或机房进行。

6.3 际项目:

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

6.4 实习

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其他各类实习等。

本专业必修课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设计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实践学时

教学地点

对实践教学的相关说明

 

理论+实践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

72

18

多媒体教室 演讲,辩论赛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18

多媒体教室、校内、校外 辩论、演讲,社会调查(校内、校外)

3

大学英语12

144

36

多媒体教室、校内 课堂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等

4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34

14

教室+网络课程学习 网上学习由学生自主进行

5

心理学专题

36

18

教室、校内实训室  

6

社会学基础

54

14

教室、校内实训室  

7

社会心理学概论

54

18

教室、校内实训室  

8

社会工作概论

54

24

教室、校内实训室  

9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54

18

教室、校内实训室  

10

社会福利与政策

36

12

教室、校内实训室  

11

社会工作行政

54

20

教室、校内实训室  

 

教学做一体化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54

36

机房 教学做一体化(2学时/周)+学生自由上机练习(1学时/周)

2

成长小组

18

16

教室、校内实训室  

3

自我认识与沟通技巧

36

28

教室、校内实训室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4

个案工作

54

34

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5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

54

34

教室、校内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6

小组工作

54

34

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7

社区工作

54

34

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实训项目

1

公益劳动

24

24

校内或校外

各系在业余时间安排

2

义工服务

200

200

特殊学校、青少年宫、社工服务中心、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学校、义工联、妇联等 从义工、专业入门到认知社会工作再到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培养;贯穿社工价值的实践

3

专业见习

24

20

4

社会实践

48

48

利用假期以各种形式开展实践
实习

1

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24

24

第五学期第916周主要为集中顶岗实习;第六学期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实际业务工作

7. 教学进程安排

7.1 课程学时学分安排表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计划学时

周学时数/教学周数

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安排

时间

地点

要求

总学时

教学环节

理论

实践

16

18

18

18

18

16

公共必修课

1

16000011 入学教育与军训

2

48

 

48

2

 

 

 

 

 

C

第1-2周

校内

2

310001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

4

72

54

18

2

2

 

 

 

 

A

 

3

310001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72

54

18

 

 

2

2

 

 

A

 

4

25001361 大学英语

8

144

96

48

4

4

 

 

 

 

A

 

5

22000021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54

18

36

3

 

 

 

 

 

B

机房

6

32000031 体育

4

72

36

36

2

2

 

 

 

 

B

 

7

1700001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38

24

14

2/2

2/3

2/2

2/2

2/3

 

 

A

实践教学课余进行

8

31000031 形势与政策

1

18

12

6

4/4

4/4

4/4

4/4

4/4

 

A

 

9

20000011 公益劳动

1

24

 

24

 

 

 

 

 

 

C

课余校内

 

 

小计

29

542

294

248

 

 

 

 

 

 

 

 

 

公共选修课

 

 

全院公选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第二、三、四、五学期开设,至少修4学分

 

 

 

 

应选最低学分

4

64

64

0

 

 

 

 

 

 

 

 

 

专业必修课

1

24003663 心理学专题

2

36

18

18

2

 

 

 

 

 

A

 

2

24000963 社会学基础

3

54

40

14

3

 

 

 

 

 

A

 

3

24003233 成长小组

1

18

2

16

0.5

0.5

 

 

 

 

B

实训室

4

24000943 社会心理学

3

54

36

18

 

3

 

 

 

 

A

 

5

24000823 社会工作导论

3

54

30

24

3

 

 

 

 

 

B

实训室

6

24003223 自我认识与沟通技巧

2

36

8

28

 

2

 

 

 

 

B

实训室

7

24003673 个案工作

3

54

30

24

 

3

 

 

 

 

B

实训室

8

2400368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

36

20

16

 

2

 

 

 

 

A

 

9

24003693 小组工作

3

54

30

24

 

 

3

 

 

 

B

实训室

10

24003283 社会福利与政策

2

36

24

12

 

 

2

 

 

 

A

 

11

24003094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

3

54

30

24

 

 

3

 

 

 

B

 

12

24003703 社区工作

3

54

30

24

 

 

3

 

 

 

B

实训室

13

24003313 社会工作行政

3

54

34

20

 

 

 

3

 

 

A

 

14

24001443 心理咨询与治疗

3

54

30

24

 

 

 

 

4/9

 

B

 

15

20000143 专业见习

1

24

0

24

 

1

 

 

 

 

D

实训基地

16

20000263 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24

576

0

576

 

 

 

 

8

16

D

13-201-16

17

  社会实践

2

48

0

48

0.5

0.5

0.5

0.5

 

 

D

假期校外

 

 

小计

63

1296

362

934

10

12

11.5

3.5

8

16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 20000083 青少年社会工作

2

36

18

18

 

 

2

 

 

 

B

 

2 24000743 残疾人服务实用技能

2

36

6

30

2

 

 

 

 

 

B

 

3 24003193 实用文写作

2

36

16

20

 

 

2

 

 

 

B

 

4 24001103 老人社会工作

2

36

18

18

 

 

2

 

 

 

B

 

5 24000573 社会工作伦理

2

36

30

6

 

 

2

 

 

 

A

 

6 24003303 Office 高级应用

2

36

0

36

 

 

2

 

 

 

D

 

7

22000273 个人与团队管理

2

36

18

18

 

 

2

 

 

 

B

 

8

23000333 普通话训练

2

36

0

36

 

 

 

2

 

 

A

 

9

24000723 公共关系实务

2

36

16

20

 

 

 

2

 

 

B

 

10

24000233 学校社会工作

2

36

10

18

 

 

 

2

 

 

B

 

11

24003183 项目管理

2

36

18

18

 

 

 

2

 

 

B

 

12

22001123 家庭社会工作

2

36

18

18

 

 

 

2

 

 

B

 

13

24003713 企业社会工作

2

36

18

18

 

 

 

2

 

 

B

 

14

24003263 婚姻/妇女社会工作

2

36

18

18

 

 

 

2

 

 

B

 

15

24003723 农村社会工作

2

36

18

18

 

 

 

2

 

 

B

 

16

24003253 残疾儿童的预防与康复

2

36

18

18

 

 

 

2

 

 

B

 

17

24003203 秘书实务

3

54

18

36

 

 

 

3

 

 

B

 

18

24003573 社会工作坊

1

18

0

18

 

 

 

 

3/6

 

C

实训室

19

24003293 人力资源管理

3

54

32

22

 

 

 

 

6/9

 

B

 

20

24000773 家政学技能

2

36

18

18

 

 

 

 

4/9

 

B

 

21

24002353 社工实务

2

36

10

26

 

 

 

 

4/9

 

C

 

22

24003273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

2

36

18

18

 

 

 

 

4/9

 

A

 

23

24003323 职业技术等级培训

2

36

36

 

 

 

 

2

 

 

D

 

24

24003593 预留小课程

3

54

27

27

 

 

 

 

6/9

 

B

 

 

 

应选最低学分

30

540

270

270

 

 

10

11

9

 

 

 

 

 

 

 

合计

126

2442

990

1452

 

 

 

 

 

 

 

 

 

【说明】实践教学安排: A-理论+实训,B-教学做一体化,C-实际项目,D-顶岗实习、其他实习,E-其他

7.2 分类学时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分

计划学时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学时

实践教学

学时

实践教学

比例

公共必修课

29

542

294

248

46%

公共选修课

4

64

64

0

0

专业必修课

63

1296

362

934

72%

专业选修课

30

540

270

270

50%

合计

126

2442

990

1452

59%

7.3 各学期教学环节总体安排表

学期

课堂教学
(含课内实践)

集中实践

复习考试

机动

合计(周)

说明:

 

公益劳动1周,由各系在业余时间安排并进行考核。

军训

专业

实训

毕业综

合实践

1

14

2

 

 

2

 

18

2

17

 

1

 

2

 

20

3

18

 

 

 

2

 

20

4

18

 

 

 

2

 

20

5

10

 

 

8

2

 

20

6

 

 

 

16

 

 

16

合计

77

2

1

24

10

 

114

8. 其他说明

8.1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

    本专业尝试与社会工作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以“服务—学习”的角度,促进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形成。故要求在每学期的周二、三、四下午不排课,利于学生参加义工服务。

8.2 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四级实践教学制度

    社会工作专业将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四级实践教学制度,促进专业理念不断强化,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念,促进专业服务技能的掌握,使专业专业知识向职业化能力转化,达到和超过国际社会工作者通用的800小时专业实践标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