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1——2015)
更新时间:2012/11/28 17:50:22访问量:(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只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为进一步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999]10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郑州师范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此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简况

截至目前,我系共有教职工23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占全系教职工总数的78%。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具有副高职称的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具有硕士学位的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在读博士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此外,我系还有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郑州市地方高校特聘高层次人才1人,郑州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在保证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提下,我系领导高瞻远瞩,先后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计划、优秀中青年教师国内进修、研修、访学计划,2名教师已在此计划引领下顺利获取博士学位,4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3名教师在国内985高校访学;此外,我系长期重视人才的补充和引进工作,近年来先后引进博士1名,硕士4名,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尽管我系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学校升本以后长远发展来看,尤其基于服务于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实际能力来考量,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师资队伍的合理梯队尚未形成;学科专业领军人物、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尚未涌现;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相对滞后,一线教师国内外进修、研修、访学机会相对较少;师资队伍的引进、培训、帮扶、考核的体制机制尚不明晰。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制定“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指明了着力点、突破点和攻坚点。

二、指导思想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引进和培养学科领军人物、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教师为重点,以梯队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汇聚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引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为实现学校“十二五”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三、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围绕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凝练特色优势方向;

——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支撑特色优势学科水平提升的学术梯队;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凝聚学术队伍,培育一批学术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和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围绕人才培养,凸现专业特色,按需引进与加强培养相结合,形成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梯队;

——以教授和博士为引领,培育一批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团队;

——完善师资队伍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优先建设的环境条件。

四、主要任务

1.增加师资总量,夯实人才基础

根据学校“十二五”期间学科发展需要,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前提,以体现我系办学特色为支点,以充实紧缺学科师资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归宿,优先引进急需人才,适度增长教师总量。2015年底,专任教师达到50人左右,专职教师数量占全系编制总数的83%以上,各学科师生比不低于教育部规定标准。

学年度

学生人数

需要教师人数

实际教师人数

每年需净增加教师

估计调离教师

每年退休教师

年需引进教师

外返聘教师当量数

2011—2012

489

27

20

7

0

1

4

3

2012—2013

589

31

23

8

0

1

4

5

2013—2014

789

43

23

20

0

1

10

11

2014—2015

1000

55

32

23

0

1

10

12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进出规划

 

2.优化师资结构,增添队伍活力

1)学历结构。继续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推进中老年教师硕士化工程、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提高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10%;45岁以下教师应全部具有硕士学位。

2)职称结构。增加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2015年底,全系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达到12人左右,占教师总数的20%左右,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达到20人左右,占教师总数的35%左右。

3)学缘结构。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实现教师学缘结构多元化,控制学缘相近度在10%左右,着力提高具有国内985、211高校背景,特别是国际教育背景的专任教师数量。

4)年龄结构。到2015年,我系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保持在65%以上,师资队伍中,老、中、青年龄梯队结构更趋合理。构建一支老中青梯次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3.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提升师资内涵

为加强我系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拟实施“1111工程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拟引进10名985、211院校博士研究生、培育1名专业领军人物、组建1支高水平教学团队、组建1支高水准科研团队),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储备人才。聘请5名左右国内知名大学兼职教授;培养10名左右教师教育专业优秀人才;资助20名左右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外出进修。建设有拔尖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的、优秀人才为学术骨干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促进自身内涵建设、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彰显办学特色。

4.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加大青年教师海外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和督促青年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或以访问学者的方式,到国外进行3—6个月的培训。

2)加大国内交流力度。通过国内交流,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让教授、博士到国内重点大学进行项目研究或学术交流。

3)加大中青年教师双语培训力度。通过外语和汉语培训,让中青年教师达到一定的水平,积极参与省内外合作交流,全面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主要战略举措

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以我系正在开展的“五系二风”活动为抓手,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和学校主人翁意识,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校爱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励自省,以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荣誉感,同时坚持师德师风考核与业务业绩考核并重,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建立学术道德承诺制度。发挥院系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发生严重师德事件的单位责任人实行问责。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建设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在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设置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岗位,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基础,着力在系内培养“嵩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

——加强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培养。建立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参加教学管理培训和全国性专业、课程研讨会。

——加强“校本培养”。加强对新进教师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教法规、教学科研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校史校情及学校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完善指导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完善“助教制”,落实教师“新开课”审批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通过教学竞赛、相互听课、说课评课、专题研讨和教学对象的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进一步加强教师引进工作。

——加强“三高教师”(高学历学位、高职称和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工作。未来五年每年引进教师不低于5人,重点引进全国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博士、教授和具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成果的主持人等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专家及学科建设的紧缺人才,形成以优秀博士为主体的人才后备队伍。

——加强“柔性引进”工作。按照“不求所有,唯求所用”的原则,加强人才柔性引进,以“嵩山学者”、学科建设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等形式,从省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本校退休教师中聘请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指导或承担科研教学工作。

4.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把握教师条件,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新增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创新教师考核制度。实施以学生评价为主、同行教师和专家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与高层次人才成长相适应的教学科研考核机制。对评价和考核优秀以及学生满意的教师定期予以公示,将评价和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职称评聘、利益分配挂钩,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

5.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支持

——营造良好氛围。探索试行院系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人翁作用。探索试行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学术委员会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才、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

——抓好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院系领导班子在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培养、引进和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