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302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一、专业介绍
郑州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设置于学校二级学院社会服务与发展学院,自2008年起社会工作专科开始招生,2017年社会工作本科开始招生,2018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社会工作专业秉承打造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专业、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理念,注重培养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社会项目开发、社会工作机构运营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重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专业技能、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
根据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建立了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目标协同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协同培养学生,强化提升专业技能实践,建有实训室2个,与郑州市惠济区委社会工作部、郑州市金水区社会工作协会、郑州市惠济区社会工作协会、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街道办事处、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州市引航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
社会工作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均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博士4人,占比57.1%。社会工作专业注重内涵建设,强化质量意识,不断夯实专业建设基础,获得多项荣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契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而言,这类人才需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拥有联系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需具备健全人格、坚定理想信念与强烈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的学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及社会服务机构等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福利管理、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以及医康养管理运营与培训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
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具有联系社会实际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目标2:
具有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及医疗康养管理运营与培训的能力。
目标3:
具备成为社会治理、社区养老、青少年服务及志愿服务等工作领域的实务骨干的能力,在区域行业交流中具备一定专业话语权。
目标4:
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社会工作专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评估。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接受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社区服务管理、社会机构运营、社会福利行政以及医康养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道德规范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业意识。具体要求如下:
1.1[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1.2[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遵守社会工作职业道德规范,熟悉就业领域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业意识,能做到依法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单位、个人和相关方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服务意识;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遵守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
2.职业情怀
具有家国情怀,热爱社会工作事业。认同社会工作职业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审美修养、健康的体魄、认可劳动的价值。具体要求如下:
2.1[职业认同]具有社会工作报国情怀和正确的职业观,热爱社会工作事业,认同社会工作职业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自觉加强自身修养,爱岗敬业,诚实劳动,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2[基本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审美修养,辩证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学科素养
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熟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方面国情;了解世界人口、民族、文化、国家和社会状况。具体要求如下:
3.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3.2[专业知识]掌握社会工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及主要伦理准则;掌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问题调查及社会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熟悉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4.实践能力
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创造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工作和研究的项目、内容和方案的能力。
4.1[专业能力]具有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实施社会服务、运营社会服务机构、医康养机构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研究、社会政策倡导等基本能力;具有能灵活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多种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能力。
4.2[应用能力]具有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认知和适应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和跨文化服务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计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创新发展
具有一定的终身学习意识、专业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关注社会工作行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主动学习和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初步掌握并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学生和实际工作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5.1[职业规划]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握社会工作行业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制定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5.2[反思创新]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6.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体验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各种沟通方法和技巧,具备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6.1[沟通交流]具备阅读理解、语言与文字表达、沟通交流、信息获取与处理等沟通交流基本技能,能够就专业问题与业内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准确表达自己观点。能结合时政形势,在跨语言、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
6.2[团队协作]理解学习共同体和工作团队的内涵和作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掌握团队协作技能,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人、团队成员、负责人等不同角色,团队协作和劳动实践中,与同伴共同学习成长。
表1: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培养目标毕毕业要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1.道德规范 | √ | √ | √ | |
2.职业情怀 | √ | √ | √ | |
3.学科素养 | √ | √ | √ | |
4.实践能力 | √ | √ | √ | |
5.创新发展 | √ | √ | √ | |
6.沟通合作 | √ | √ | √ |
说明:毕业要求支撑的相应培养目标下打“√”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1.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内完成学业。
2.学生在规定的弹性学制内修满150学分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
六、核心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学概论、女性学概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行政、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心理学、社会福利思想。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构成表
表2: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
|
课程 性质 | 合计 | 通识课程平台 | 专业课程平台 | 实践教学 课程平台 | ||||
学分 学时及 比例 | 通识教育必 修课程平台 | 通识教育选 修课程平台 | 学科基础 课程平台 | 专业基础 课程平台 | 专业拓展 课程平台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必修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
学分 | 150 | 42 | 9 | 23 | 36.5 | 16.5 | 21 | 2 | |
占总学分 百分比(%) | 100 | 28.0 | 6.0 | 15.3 | 24.3 | 11.0 | 14.0 | 1.3 | |
学时 | 2700 | 900 | 144 | 416 | 608 | 264 | 336 | 32 | |
占总学时 百分比(%) | 100 | 33.3 | 5.3 | 15.4 | 22.5 | 9.8 | 12.4 | 1.2 |
表3:实践性教学环节构成表
实践教学环节 | 学分 | 课内实践学时或周数 | 实践学分占比 | 学期 |
实践课(实验课+实训课) | 11 | 352 | 7.33% | 1-8 |
大学生劳动实践 | 1 | 2周 | 0.67% | 6 |
国防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 | 2 | 3周 | 1.33% | 1 |
专业见习 | 2 | 2周 | 1.33% | 6 |
毕业实习 | 6 | 16周 | 4.00% | 7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16周 | 4.00% | 8 |
社会实践 | 2 | 64 | 1.33% | 6 |
课外科技活动 | 2 | 64 | 1.33% | 6 |
志愿服务 | 2 | 64 | 1.33% | 6 |
活动参与 | ||||
技能培训 | ||||
竞赛成果 | ||||
合计 | 34 | 22.67% |
说明:实践教学共34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为22.67%。其中,实验、实训课11学分,单独实践课23学分。
注:1.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课部分包含实验课、实训课等;
2.课内实践学分=课内实践学时/32;
3.实践学分占比=实践教学学分/该专业总学分数。
八、毕业学分要求
修满规定学分,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方面达到要求。毕业总学分为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平台51学分,专业课程平台76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平台23学分。
九、课程开设一览表
(一)通识课程平台
通识课程平台共5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平台42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平台9学分。
表4:通识课程平台设置一览表
注:1.在考核方式中,1为考试,2为考查。
2.请按照本专业英语授课方式填写英语课程信息。
(二)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共76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平台23学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36.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平台16.5学分。
表5:专业课程平台设置一览表
课程 结构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周 学 时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开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理论 | 实践 | |||||||||||
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课
| B0100001 | 社会学概论 Sociology | 3.5 | 4 | 64 | 48 | 16 | 1 | 1 | |
B0100002 | 社会工作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 3.5 | 4 | 64 | 48 | 16 | 1 | 1 | ||||
B0100003 |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 3.5 | 4 | 64 | 48 | 16 | 2 | 1 | ||||
B0100004 | 社会研究方法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 3.5 | 4 | 64 | 48 | 16 | 3 | 1 | ||||
B0100005 | 社会统计学 Social Statistics | 3.5 | 4 | 64 | 48 | 16 | 3 | 1 | ||||
B0100006 | 西方社会学理论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 | 4 | 4 | 64 | 64 | 2 | 1 | |||||
B0100140 | 女性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Women's Studies | 1.5 | 2 | 32 | 16 | 16 | 6 | 2 | ||||
合计 | 23 | 416 | 320 | 96 | ||||||||
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课
必修课
| B0100007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 3 | 3 | 48 | 48 | 1 | 1 | |||
B0100008 | 中国社会思想史 History of Social Thought in China | 2 | 2 | 32 | 32 | 1 | 2 | |||||
B0100009 | 社会保障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 3 | 3 | 48 | 40 | 8 | 2 | 1 | ||||
B0100010 | 社会工作理论 Social Work Theory | 3 | 3 | 48 | 48 | 3 | 2 | |||||
B0100011 | 个案工作 Case Work | 3.5 | 4 | 64 | 48 | 16 | 2 | 1 | ||||
B0100012 | 小组工作 Group Work | 3.5 | 4 | 64 | 48 | 16 | 3 | 1 | ||||
B0100013 | 社会问题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roblems | 2 | 2 | 32 | 24 | 8 | 5 | 2 | ||||
B0100014 | 社区工作 Community Work | 3.5 | 4 | 64 | 48 | 16 | 4 | 1 | ||||
B0100015 | 社会工作伦理 Moral Philosophy | 3 | 3 | 48 | 48 | 6 | 1 | |||||
B0100016 | 社会行政 Social Administration | 3 | 3 | 48 | 48 | 5 | 1 | |||||
B0100017 | 社会政策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 4 | 4 | 64 | 56 | 8 | 5 | 1 | ||||
B0100018 | 社会福利思想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 3 | 3 | 48 | 40 | 8 | 5 | 1 | ||||
合计 | 36.5 | 608 | 528 | 80 | ||||||||
专业拓展课程平台
|
选修课
| B0100019 | 农村社会学 Rural Sociology | 1.5 | 2 | 32 | 16 | 16 | 4 | 2 | ||
B0100020 | 城市社会学 Urban Sociology | 1.5 | 2 | 32 | 16 | 16 | 5 | 2 | ||||
B0100021 | 学校社会工作 School Social Work | 1.5 | 2 | 32 | 16 | 16 | 2 | 2 | ||||
B0100022 | 妇女社会工作 Women's Social Work | 1.5 | 2 | 32 | 16 | 16 | 5 | 2 | ||||
B0100023 | 青少年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for Youth | 1.5 | 2 | 32 | 16 | 16 | 2 | 2 | ||||
B0100024 | 老年社会工作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 1.5 | 2 | 32 | 16 | 16 | 4 | 1 | ||||
B0100025 | 家庭社会工作 Family Social Work | 1.5 | 2 | 32 | 16 | 16 | 4 | 1 | ||||
B0100026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Act | 1.5 | 2 | 32 | 16 | 16 | 4 | 2 | ||||
B0100027 | 社会工作实务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Social Work | 1.5 | 2 | 32 | 16 | 16 | 8 | 2 | ||||
B0100028 | 社会工作评估 Social Work Assessment | 1.5 | 2 | 32 | 16 | 16 | 6 | 1 | ||||
B0100029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Social Work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 1.5 | 2 | 32 | 16 | 16 | 8 | 2 | ||||
B0100030 | 社会组织管理 Manage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 1.5 | 2 | 32 | 16 | 16 | 6 | 1 | ||||
B0100031 | 企业社会工作 Corporate Social Work | 1.5 | 2 | 32 | 16 | 16 | 6 | 2 | ||||
B0100032 | 残疾人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for the Disabled | 1.5 | 2 | 32 | 16 | 16 | 6 | 2 | ||||
B0100033 | 中国手语 Chinese Sign Language | 1.5 | 2 | 32 | 16 | 16 | 6 | 2 | ||||
B0100034 | 社会统计软件应用 Social Statistics Software Applications | 1.5 | 2 | 32 | 16 | 16 | 4 | 2 | ||||
B0100035 | 老年社会学 Geriatric Sociology | 1.5 | 2 | 32 | 16 | 16 | 3 | 2 | ||||
B0100036 | 医务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for the Disabled | 1.5 | 2 | 32 | 16 | 16 | 3 | 2 | ||||
B0100037 | 老年教育与管理 Geriatric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 1.5 | 2 | 32 | 16 | 16 | 2 | 2 | ||||
B0100038 | 社会工作项目策划 Social Work Project Planning | 1.5 | 2 | 32 | 16 | 16 | 5 | 1 | ||||
B0100139 | 文化人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 1.5 | 2 | 32 | 16 | 16 | 6 | 2 | ||||
学生应在1-8学期完成专业选修课共16.5学分。 |
说明:为顺应大类招生培养形势,对于同一学院、相同学科门类的大一学生,其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情况应保持统一标准。这包括但不限于开设学期、课程名称以及课程代码等关键信息,均需要保持一致。
(三)实践教学课程平台
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共23学分。
表6:实践教学课程平台设置一览表
课程 结构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周 学 时 | 总 学 时 | 开设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实践教学课程平台
| 集中实践 教学 课程 | B0100083 | 大学生劳动实践 College Labor Practice | 1 | 2 | 2周 | 6 | 2 | |
BG260001 | 国防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military skill training | 2 | 4 | 3周 | 1 | 2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
B0100084 | 专业见习 Professional Probation | 2 | 2 | 2周 | 6 | 2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
B0100085 |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 6 | 16 | 256 | 7 | 2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
B0100086 | 毕业论文(设计)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 6 | 12 | 192 | 8 | 2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
总计 | 17 | ||||||||
第 二 课 堂 实 践 教学 课 程
|
B0100089 |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 2 | 详见《郑州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 | 必修 | ||||
课外科技活动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 2 | 必修 | |||||||
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 | 2 | 选修部分所修学分不低于2学分 | |||||||
活动参与 Activity Participation | 2 | ||||||||
技能培训 Skill Training | 2 | ||||||||
竞赛成果 Competition Results | 2 | ||||||||
总计 | 6 |
十、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表7: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 1道德规范 | 2职业情怀 | 3学科素养 | 4实践能力 | 5创新发展 | 6沟通合作 | ||||||
1.1 | 1.2 | 2.1 | 2.2 | 3.1 | 3.2 | 4.1 | 4.2 | 5.1 | 5.2 | 6.1 | 6.2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H | M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M | H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H | H | M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H | M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H | H | M | |||||||||
形势与政策 | H | H | M | |||||||||
大学英语 | M | H | ||||||||||
大学体育 | H | M | ||||||||||
人工智能通识课 | M | H | ||||||||||
军事理论 | H | M | M | |||||||||
安全教育 | M | M | ||||||||||
大学生劳动教育 | H | H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H | M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H | H |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M | H | M | M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H | H | M | M | ||||||||
大学生劳动实践 | M | H | H | |||||||||
艺术素养课程 | M | |||||||||||
社会学概论 | H | H | M | |||||||||
社会工作概论 | H | H | M | |||||||||
社会心理学 | M | H | M | L | ||||||||
社会研究方法 | H | M | M | |||||||||
社会统计学 | M | H | H | |||||||||
西方社会学理论 | H | H | M | |||||||||
女性学概论 | H | M | L |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M | H | M |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H | M | L | |||||||||
社会保障概论 | M | M | H | |||||||||
社会工作理论 | H | M | M | |||||||||
个案工作 | M | H | H | |||||||||
小组工作 | M | H | H | H | ||||||||
社会问题概论 | L | M | H | |||||||||
社区工作 | M | H | M | |||||||||
社会工作伦理 | H | M | L | |||||||||
社会行政 | M | H | M | |||||||||
社会政策概论 | M | H | M | |||||||||
社会福利思想 | H | H | L | |||||||||
农村社会学 | M | M | M | |||||||||
城市社会学 | M | M | M | |||||||||
学校社会工作 | M | M | M | |||||||||
妇女社会工作 | M | M | M | |||||||||
青少年社会工作 | M | M | M | |||||||||
老年社会工作 | M | M | M | |||||||||
家庭社会工作 | M | L | H |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M | M | M | |||||||||
社会工作实务专题 | M | M | M | |||||||||
社会工作评估 | M | M | M |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 M | M | M | |||||||||
社会组织管理 | M | M | M | |||||||||
企业社会工作 | M | M | M | |||||||||
残疾人社会工作 | M | M | M | |||||||||
中国手语 | M | M | M | |||||||||
社会统计软件应用 | M | M | M | |||||||||
老年社会学 | M | M | M | |||||||||
医务社会工作 | M | M | M | |||||||||
老年教育与管理 | M | M | M | |||||||||
社会工作项目策划 | M | M | M | |||||||||
文化人类学概论 | M | M | L | |||||||||
专业见习 | M | M | M | |||||||||
毕业实习 | M | M | M | |||||||||
毕业论文 | M | M | M |
注:1.H表示高度关联,M表示中度关联,L表示低度关联;2.同一课程分学期开设的仅出现一次,比如大学体育1、2,可列为大学体育;3.专业选修课程也需要在本表格中体现。
十一、说明
本次修订的培养方案为2022版(修订版),从2024级学生开始执行。
拟稿人:桂舟 审核人:孔令兵 学院院长:王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