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十二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更新时间:2012/11/28 17:54:36访问量:(0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平台,是关系高校长远发展及全局的重要工程。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为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依照国家及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规定》以及《郑州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本科办学规律,认真贯彻落实我校第一届教学工作大会暨本科办学理念研讨会的有关精神,坚持学科的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共管理类与政治学类多学科协调发展,实现重点突破,促进整体提升,内炼苦功,外树形象,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水平。

二、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我系现有三个专业,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为师范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为非师范类专业,社会工作为二者兼容专业),具体建设现状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现状

1.专业概况与定位

(1)专业概况:我校早在80年代初就设置了政史专业(原郑州市教育学院),90年代初改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着3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办学历史,已经连续为社会输送了26届毕业生。1999年底被批准为市级高校重点专业,2006年评为市级重点示范专业。这些传统优势和历史积淀,为申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奠定了较为有利的基础,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营养资源。

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44人,专兼职教师17名,其中专兼职教授7人,副教授4人;高级职称占65%,硕士11人占65%,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兼职教师4人。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专家1人,郑州市拔尖人才1人,郑州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郑州市地方高校特聘高层次人才2人。教师整体实力较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胜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

(2)专业定位: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专门人才,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2.专业办学条件

(1)学科依托:本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其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加强学科交流,研讨学科发展思路,形成合作共建机制。此外,该专业与武汉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部分省内外院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该专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学设施与实践基地:该专业现有可容纳300人的阶梯式多媒体教室2个,可容纳110人的平面多媒体教室2个,可容纳60人的标准教室4个;教师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校园网和微格教室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在实践基地方面,我系先后建立教育实习实训基地20个,暑期社会实践基地5个,为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证。

(3)图书资料:系资料室现有图书1万余册,期刊(包括人大复印资料)200多种,期刊合订本1000多册,其中绝大部分为本专业书刊。另外购有VCD教学片、CIA、光碟、软盘等视频教学资料,基本可以满足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3.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学校和院系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学科点头人的悉心指导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坦言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的专业领军人物、知名教师、教学团队尚未形成;二是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升,如省级精品课程还是空白;三是课程设置计划和实际落实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讨。

(二)社会工作专业专业建设现状

1.专业概况与定位

(1)专业概况:我系社会工作专业2008年设置,是一个新兴而又朝气蓬勃的专业,办学时间短,但教学效果好,社会评价高。目前。该专业有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6人,在读博士1人。

(2)专业定位: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办学条件

(1)教学设施与实践基地:该专业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可容纳60人的标准教室4个;在实践基地方面,我系先后建立短期实训基地1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2个,为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保证。

(2)图书资料:系资料室现有社会工作及其相关图书200余册,期刊(包括人大复印资料)20多种。另外购有VCD教学片、CIA、光碟、软盘等视频教学资料。

3.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规模太小,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教研室,仅有3名专业教师,学历偏高、职称偏低、教学经验欠缺;二是现有教学条件有限。本专业实践基地少、不稳定,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三是专业招生、就业宣传力度不够,新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1.专业概况与定位

(1)专业概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4年设置,当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政策大力扶持下,我系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学校内部选聘、送出去学习深造和请进来具体指导等措施,迅速组建了一支学历高、专业强、职称结构日趋合理的教师队伍。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师资配备力量较强,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师教研科研水平不断上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毕业生以就业适应面广、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2)专业定位: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办学条件

(1)教学设施与实践基地:该专业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可容纳60人的标准教室3个;在实践基地方面,我系先后建立短期实训基地2个,暑期社会实践基地2个。

(2)图书资料:系资料室现有社会工作及其相关图书100余册,期刊(包括人大复印资料)30多种。另外购有VCD教学片、CIA、光碟、软盘等视频教学资料。

3.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对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较低;二是本专业师资队伍职称偏低,教学经验积累少,教学科研水平需要提升;三是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面向市场加大调整力度,适当增设课堂实训、社会实践课程。

三、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

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追踪国内外同类专业建设的前沿,紧密围绕我国基础教育、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力争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达到省内一流、同行先进的水平。

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4个左右;争取全部纳入校级重点专业建设范围,确保建成市级重点专业1个,冲刺省级示范性专业1个,力争建成省级品牌专业2个。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十二五期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年度拟设置专业所属学科门类
2012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2013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
2013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
2014社会工作法学
2014城市管理管理学
2015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2015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学

四、学科专业建设基本思路与主要举措

1.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改善学科梯队结构。

继续鼓励、支持教师攻读并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或报考博士研究生;选派有学术擅长和潜力的学科组成员脱产访问学习、科研进修,包括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科学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资源整合,在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促进其学科梯队的建设,尽快形成一支政治素养正、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懂教学、善管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2.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如鸟之双翼,人之双腿。在积极推进课题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更要把领导主要精力放在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如: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适应市场需求,强化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探索校企结合的专业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我系社会工作专业为依托,申请成立社工服务社;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室,增加一定的企业短期实践,争取做到专业理论学习,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坚持数量规定与质量要求相统一,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从事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重任,也是高校四大功能之一。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的核心、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学科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创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课题、户户有项目的良好局面;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扩大本学科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外部环境,进一步提升本系学科的整体实力特别是科研实力,增强学科竞争力;力争每年举办或参与举办一次全国性或全省性学术研讨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与其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学术研讨会;积极和有关刊物,特别是专业核心编辑部建立联系,为教师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创造条件。

4.坚持师范性专业建设与非师类专业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继续加强我系教师教育类专业建设步伐,进一步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建设力度,保持、保留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科覆盖面和涵盖域,大力培养、培育、孵化非师类专业,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所亟需的专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教师教育类专业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关注和前瞻中学新课标、新课改的最新动态,密切高师教师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与合作;非师类专业建设要有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着力培养技术性、应用性、复合型的专门人才,要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紧缺的学科和专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计划,倡导跟踪培养、订单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