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更新时间:2012/5/24 16:48:00访问量:(0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06月通过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这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而言,意味着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我们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否能真正体现专业优势,顺利地为社会所用才是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革新

首先,课程设计必须从本校的专业定位和社会需要、学生就业需求出发,侧重培养某一领域如学校社会工作、残疾人服务、老年人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突出本校该专业的领域特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社会工作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分工将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加强专门化服务人才的培养,将会更适合未来市场的需求,该类人才也将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应根据所确立的特色培养领域,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与衔接性。

其次,课程设计应注重专业教育的过程训练。增加实务方法类课程、辅导实践技巧类课程,加大实务与实践课程的设置比重,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开设诸如社会事务管理、社会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能从宏观上处理复杂事务的专业人才,提高项目挖掘和获取能力,提高资源发现和调动能力。

()强化实习工作中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1.强调实习、实践中的“反思教育”

在实习期间,引导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反思在实习工作中哪些事情可以归属于“社工事件”,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或技巧加以解决,并在下次遇到类似事情时能以“社工事件”处理,同时在尝试以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接近受众,进一步培养与人沟通和被人群接纳的能力,协助个人发展实践工作能力,且能以开放的态度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持续进行学习。

2.制定严格的实习督导制度

在实习工作开展前期,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适合实习单位实际情况的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实习计划,要求学生在实习中严格执行该计划、每天写出实习日志,并和指导者密切联系。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督,使实习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

3.导入“项目发展”理念,提升高校社工人才的实践能力

项目发展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新兴工作方法,它强调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案主需求,设计相关性活动,寻求支持、调动资源,形成一个项目,而后实施计划达到目标。这一工作方法对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主动挖掘、获取项目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当前社工专业都已开设的社区实习为例,在社区实习过程中,指导者可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区人群,了解社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社区人群存在的普遍问题或需求制定计划、形成项目,进行社区游说,获得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并进一步发动社区上层管理单位参与,获得来自社会上的其他资源,针对社区需求与问题开展专业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或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可以建立社区工作站,并以此为平台,协助实习单位进行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发展诸如弱势人群服务、青少年发展等工作项目。

最新评论